文章阐述了关于不同粒径沥青混凝土比例,以及不同粒径沥青混凝土比例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按照初步配合比制作试件,进行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调整各材料比例,确保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最优。确定最终配合比 结合实验数据和工程实际需求,确定最终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提交配合比报告,报告中应包括原材料性质、实验数据、配合比的确定过程及最终配合比等内容。
在进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首先要确保最大粒径的控制,上层不超过层厚的1/2,中层为2/3,结构层则为1/3,对于粗料需进一步减小这个比例,以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设计过程分为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验证阶段,核心目标是确定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以指导施工。
方法如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2,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沥青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尺寸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3,对于粗的混合料,这个比例还应减小。
在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温度指标控制是很重要的,应***取适宜的拌和温度、击实温度。过高的拌和、击实温度将使最佳沥青用量偏少,降低路面耐久性,过低的温度使沥青偏大,降低抗车辙性能,且易出现泛油。
AC-25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为:(20~30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 碎石):(0~5mm 石屑 ):机制砂: 矿粉: 沥青=30: 27: 16: 12:11: 4: 8。实际上,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一般没有固定的值,要根据实际材料现场确定。
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关键要素包括: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中最大粒径的选择应确保不超过该层厚的1/2,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层间的良好结合。 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这有助于提高层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三个阶段进行,即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标准(或试拌试铺)配合比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虽有所不同,但每个阶段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相同的,一是确定矿料的配合比例,二是确定沥青用量。
3、AC-16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不同的需求可能会有所调整,但通常情况下,其沥青含量大约在5%到0%之间。假设我们以5%的沥青含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估算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和重量。假设每平方米的沥青混合料厚度为0.04米,那么其体积大约为1平方米乘以0.04米,即0.04立方米。
4、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2。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沥青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尺寸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3。对于粗的混合料,这个比例还应减小。
沥青混凝土按所用结合料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的和煤沥青的两大类 ;有些国家或地区亦有***用或掺用天然沥青拌制的。按所用集料品种不同,可分为碎石的、砾石的、砂质的、矿渣的数类,以碎石***用最为普遍。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5mm或AC—12mm。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mm或AC—19mm。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mm或AC—35mm。其组合原则是: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大。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5mm或AC—12mm;在文献资料,考试卷纸中常以AC—9或AC—13 形式出现。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mm或AC—19mm;在文献资料,考试卷纸中常以AC—16或AC—19形式出现。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mm或AC—35mm;在文献资料,考试卷纸中常以AC—26或AC—31形式出现。
沥青混凝土按照结合料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石油沥青的和煤沥青的。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亦有使用或掺杂天然沥青的案例。根据集料种类的不同,沥青混凝土可以分为碎石、砾石、砂质和矿渣等几种类型,其中碎石使用最为广泛。
使用材料不同。沥青混凝土是在矿质材料中加入路用沥青材料混合而成;水泥混凝土则由水泥、砂、石等用水混合结成整体。 功能不同。
关于不同粒径沥青混凝土比例,以及不同粒径沥青混凝土比例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车用汽油怎么写会计分录
下一篇
新加坡石脑油现货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