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沥青混凝土 > 正文

沥青混凝土层间结合

文章阐述了关于沥青混凝土层间结合,以及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接缝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简述信息一览:

沥青混凝土的拌和顺序

1、首先,喷洒透油层,这一步骤是为了增强沥青混凝土与基层的结合力。然后,进行下封层的铺设,这层的铺设有助于改善路面的整体性能。接下来是铺设4厘米厚的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这是一种常用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材料,其性能稳定,适用于多种路面条件。

2、拌和、铺筑试验路段:- 试料:持续检验和调整拌和出的沥青混合料,确保其组成符合设计要求。- 铺筑试验段:选择长度为200米的路段,与主路线相同或相近,进行铺筑。

沥青混凝土层间结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摊铺准备:验收清扫下承层,确保摊铺机状态完好。- 摊铺过程:***用多台摊铺机梯队方式同步摊铺,控制混合料的摊铺和厚度。 沥青砼的碾压:- 检测各工序温度。- 根据试验路确定压实遍数。- 碾压程序:确保压路机速度和碾压顺序正确。

4、第二步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转与操作):a、冷料喂送;b、集料烘干与加热,控制在160—1800C之间。

粘结力沥青混凝土路面粘结力提高

粘结层在沥青层间的应力传递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层间粘结力不足会引发层间推移以及上层对下层的拉应力集中,这种应力集中会加速疲劳开裂,进而导致整个路面的破坏。为了确保沥青路面的优良路用性能,铺设粘结层或对层间进行处理以提高粘结力是必要的。

沥青混凝土层间结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粘层油的撒布。粘层油改性乳化沥青(有条件时,可***用高粘高弹的沥青、橡胶沥青),数量适中(可通过实验确定)。施工时,不被运输车和摊铺机粘起。保证施工作业面洁净无污染。两层之间的施工时间尽量短,下层暴露时间短,防止污染。施工中不被污染。两层同步摊铺技术。

沥青混合料是由矿质骨架和沥青胶结物所构成的,具有空间网络结构的一种多相分散系。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是由内摩阻力和粘结力组成。内摩阻力取决于狂聊表面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和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而粘结力与沥青的性质密切相关。

在粘结层的受力分析中,粘结层的抗剪强度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而有所提升。这是因为当沥青混合料在基底表面击实时,沥青混合料与基底表面紧密接触,抗剪强度主要来源于骨料与基底的摩擦力和沥青的粘结力。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强了抗剪强度。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粘层的作用是增强上下层之间的粘结力,确保路基与沥青层之间的紧密结合,防止水分渗透。粘层通常***用乳化沥青,因为乳化沥青具有更好的渗透性和施工适应性。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关键要素包括: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中最大粒径的选择应确保不超过该层厚的1/2,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层间的良好结合。 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这有助于提高层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AC-16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不同的需求可能会有所调整,但通常情况下,其沥青含量大约在5%到0%之间。假设我们以5%的沥青含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估算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和重量。假设每平方米的沥青混合料厚度为0.04米,那么其体积大约为1平方米乘以0.04米,即0.04立方米。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三个阶段进行,即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标准(或试拌试铺)配合比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虽有所不同,但每个阶段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相同的,一是确定矿料的配合比例,二是确定沥青用量。

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混合料组成设计的基础性工作,通常在试验室内完成。该过程包括原材料试验、混合料组成设计试验和验证试验,并据此提出配合比,称为目标配合比。

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称为...

粘层,是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粘层油宜***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也可***用快凝或中凝液体石油沥青作粘层油。粘层油宜在摊铺面层当天洒布。

粘层(油)——为加强道路的沥青面层之间及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面层之间的粘结而喷洒的乳化沥青薄层被称为粘层油;宜***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也可***用快凝或中凝液体石油作粘层油。粘层油宜在摊铺面层的当天按照设计要求提前洒布。

粘层:为加强沥青结构层与沥青结构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封层: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面层或基层,在面层或基层上铺的沥青封面。铺筑在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面层下面的称为下封层。按照结构顺序,从下到上依次为透层、粘层、封层。

关于沥青混凝土层间结合,以及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接缝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