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混凝土路面的损伤断裂,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从混凝土材料组成、力学机理及外界因素等各方面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裂破坏,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混凝土路面断裂处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主要原因是荷载应力、温度变化致使混凝土自身收缩产生的应力、以及混凝土面板与基层间强大的摩阻力超过了混凝土面板的抗拉强度而引起的。 第二,早期表面裂缝与早期断板。早期表面裂缝原因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早期过快失水干缩而引起的末完全断裂的表面性裂缝,大多发生在混凝土路面摊铺成型初期,裂缝规律不很明显。
3、就容易引起水泥混凝土裂缝现象: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会导致与水泥的黏合度不足;粗集料针片状比例过大、粗细集料配比不均会导致水泥混凝土密实度不足;水泥的最佳用水量及初、终凝时间等会对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和水泥混凝土结构后期养护产生影响。
4、填缝的因素,一般路面的水患是从路面裂缝的接缝灌入的,根据设计的要求,混凝土路面要设置缩缝、纵缝和胀缝等接缝,当填缝材料选择不当,在行车重力的荷载下容易形成局部破损,雨水从接缝的地方灌入,长期泡水的板下基层会形成活水冲刷,造成板下掏空,从而形成跳板和断裂等病害。
5、裂缝成因 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常见、最普遍的质量病害。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其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有水泥混凝土本身内在的原因,如水泥、水、集料等组成材料内在问题,还有外部条件如基层的质量、施工环境温度以及施工工艺等原因。裂缝的产生从时间上可分凝结前和凝结后两个过程。
6、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一种高刚度和高扩散荷载能力的结构,因其稳定性强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原材料及配合比控制不当和施工工艺不规范,导致路面出现早期损坏,表现为裂缝和断板,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性能,缩短了其使用寿命,无法充分发挥道路建设的投资效益。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已被取代,目前最新版本为2009年的《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这一新版本更加注重安全标准和技术细节,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隧道的设计、施工方法、材料选择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根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5]354号文件要求,由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交通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参编单位,组成编写组。这部规范主要规定了公路隧道施工中的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基本涵盖了公路隧道施工的最低质量控制要求。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是指导隧道建设的重要标准,它详细规定了从规划到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这项规范旨在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在规划阶段,规范强调了地质调查的重要性,要求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以确定隧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进洞前应尽早完成洞口排水系统。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不留后患。石质地层拉槽爆破后,应及时清除松动石块;土质地层开挖后应及时夯实整平边(仰)坡。
5、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其中,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是最基础且直接相关的标准之一,它详细规定了隧道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弯沉试验是一种质量控制手段,通常在进行下一项施工工序之前,对已完成的上一项工序进行。这种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查上一工序的弯沉是否符合制作下一工序的标准。通过弯沉试验,可以测量出路面的弯曲挠度和下沉情况。这项试验非常重要,因为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的质量。
一般来说,第三方检测弯沉是在路基施工到路床顶,并且完成了1-3公里或者更多,路面施工完成的时候进行检测;现在第三方检测所用的弯沉检测,大部分是***用自动弯沉检测车,很少使用黄河车、弯沉架子了,表格跟工地平时检测用的不同。
一辆车压倒路上,路会下沉,我们用规定的车辆(重量,轮胎数,轮胎充气压力),去压不同的路,下沉(或者说回弹的量)会不同,用仪器测出这样的值,就是弯沉值。弯沉越大,说明质量越不好。基本没啥计算,用仪器测的。
每公里路段完成后,依据所得数据进行综合评定,若弯沉值小于设计标准,则判定为合格。对于不同类型的道路,检测的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沥青路面而言,每一结构层次都需要进行弯沉检测,包括垫层、基层和面层。而水泥混凝土路面则有所不同,面层无需进行此类检测,但垫层和基层仍需严格检查。
关于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泊松比,以及沥青混凝土泊松比是多少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盐城车用汽油在哪加机油
下一篇
非洲车用汽油牌号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