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经过相关部门的分析后认为事故的原因可能是:丁二烯中间罐内丁二烯发生反应形成过氧化物并集聚,罐内过氧化物分解引发丁二烯聚合反应加剧,放出大量热量,导致压力急剧升高,超过储罐的最高工作压力,超压导致设备破裂,丁二烯漏出,产生爆燃。
2、中文名:4·9扬子石化芳烃厂爆燃事故发生时间:2021年4月9日发生地点: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芳烃厂伤亡情况:无人员伤亡2021年4月9日16时37分,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芳烃厂发生爆燃起火事故。2021年4月9日17时14分,现场明火被扑灭,无人员伤亡。事故未导致环境污染,事故原因在调查中。
3、这次火灾的原因可能是机械管道设备长期没有检修,维护所导致的。主要是一些技术工人,由于防御政策的缘故,长期居家隔离,而不能够到现场进行检修维护。长期得不到维护和检修,导致设备的问题不断积累,以至于最终酿成大火和爆炸。但估计这些经济属于推测和猜测,并不是基于科学调查所得出的结论。
4、能耗查:扬子石化芳烃厂注重节能减排,通过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成本查: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扬子石化芳烃厂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兰州启建石化装备基地的建设进展 兰州启建石化装备基地的建设是中国石化行业的重要举措之一。
5、扬子石化芳烃厂吸附塔出现床层压差偏高的问题.4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川黔滇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域的中南部,严格受断裂带的控制。4 美国经济动荡在全球引发了大范围的股市抛售浪潮,新加坡的中国概念股受创严重,而扬子江船厂也未能幸免。
1、储存甲B、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和地上卧式储罐;2储存甲B类液体的覆土卧式油罐;3***用氮气密封保护系统的储罐。6.4.5呼吸阀的排气压力应小于储罐的设计正压力,呼吸阀的进气压力应大于储罐的设计负压力。当呼吸阀所处的环境温度可能小于或等于0℃时,应选用全天候式呼吸阀。
2、法律分析:《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是一项新颁布的国家标准。本规范共分14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库址选择,库区布置,储运工艺及管道,油罐,消防设施,给排水及含油污水处理,电气,自动控制,电信,建、构筑物,***暖、通风和空气调节。本规范附条文说明。
3、此次修订,将小型石油库设计内容纳入《石油库设计规范》,对1984版的211条条款进行了调整。共保留了91条,修改了100条,取消了20条,并新增了73条内容。新规范的主要变化包括:增大石油库油罐总容量,提升安全防火标准,以及内容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得到增强。
4、《石油化工储罐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储罐设计,规定了储罐的容积、材料、结构、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石油库设计规范》:该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石油库设计,对石油库的储罐类型、布局、防火间距、安全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5、储油罐区的设计与布置至关重要,需考虑油气扩散、火焰辐射热、油品性质、油罐类型及消防力量和扑救条件等因素。石油库的地上油罐区,宜根据地形条件布置在比装卸区高的地区,确保油罐距石油库内其它建筑物的距离符合国家规定。
成品油库储罐需要加热,主要是为了保证成品油的质量和流动性。成品油在低温下会变得粘稠,难以流动,甚至会凝固,影响储罐的使用和成品油的质量。因此,加热成品油储罐可以保持成品油的流动性,避免成品油的凝固和结晶,确保成品油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油气储运过程中,油罐加热起着关键作用。传统上,油品因低温变得粘稠,影响了油品的流动性,导致输出难题。然而,新型油罐局部快速加热技术提供了解决方案。该技术的核心是利用“涡流热膜换热器”,它被巧妙地嵌入油罐底部。
在油库中对油罐、油罐车和其他容器中的油品进行加热的方法如下: (1)蒸汽直接加热法,是将饱和水蒸气直接通入被加热的油品中。该方法操作方便、热效率高,但冷凝水会影响油品质量,只适用于燃料油、农用柴油等对含水量要求不高的油品。
成品油一般进入油罐的温度都控制在40度以下,过高挥发量大损失大,过低则冷却能耗高。昼夜是有一定温差,在白天时随着气温的升高,油品也随着气温升高体积膨胀油面上升,到了夜间气温降低,体积收缩油面下降。所以油面是会根据温度来变化的。
在油库中常***用绝热油罐、保温油罐。高温季节还应对油罐淋水。 (2)减少空气与水分的影响。空气与水分会影响油品的氧化速度,故在储存油品时常***用控制压力的密闭储存。 (3)降低阳光对油品的影响。阳光热辐射使油罐中的气体空间和油温明显升高。紫外线还能对油品的氧化过程起催化作用。
油库发放设施,包括油品的加热和计量设施。由于许多油品具有高黏度、高凝固点的特性,在低温下黏度增加。为了降低这些油品输送时的黏度,提高其流动性,就需要加热。加热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1)蒸汽直接加热:将饱和水蒸气直接通入被加热的油品。
年7月23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的通报。事故初步分析显示,尽管“宇宙宝石”油轮已暂停卸油,但辉盛达公司和祥诚公司仍继续向管道注入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导致化学爆炸。
官方通报指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的详细情况。事故初步原因是,在“宇宙宝石”油轮停止卸油后,辉盛达公司和祥诚公司仍继续向管道注入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导致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
回顾2010年10月24日大连新港发生的油库复燃事故,这一事件与2016年7月16日的爆炸事件同样引人关注。当天18时20分,大连新港油品码头附近的一条输油管线不幸遭遇爆炸,大火迅速蔓延,连累大连保税区的油库,一个存储量达10万立方米的油罐随之破裂起火。
月16日18时20分,大连新港油品码头附近的一条输油管线发生爆炸,大火顷刻而发,迅速殃及大连保税区油库,一个10万立方米油罐爆裂起火。尽管大火在15个小时后即被扑灭,创造了一次中国乃至世界火灾扑救史上的奇迹,但1500吨原油就此四处飘散,曾经碧波荡漾的大连湾油污遍布。
关于成品油储罐安全事故和原油储罐事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原油储罐事故、成品油储罐安全事故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成品油销售怎么找客户
下一篇
工商局抽检油品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