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沥青混凝土道路设计指标,以及沥青混凝土道路设计指标规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粗集料(碎石):粗集料必须***用石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近正方体、有棱角优质石料颗粒,必须严格限制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耐磨耗性和抗冲击性,粒径应大于36mm。粗集料必须与沥青有很好的粘附性,上面层***用玄武岩(除路口修补处)。
方法如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2,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沥青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尺寸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3,对于粗的混合料,这个比例还应减小。
三大指标指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针入度 在规定温度25℃下,以规定质量100g的标准针,在规定时间5s内贯入沥青试样中的的深度(1/10mm为一度)表示。针入度越大,表示沥青越软,粘度越小。
要注意粗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对不合格的矿料,不准运进拌和厂。5 堆放各种矿料的地坪应***用厚度不低于15cm的水泥混凝土硬化,并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材料被污染;各品种材料间应用墙体隔开,以免相互混杂。
技术指标按公路等级、中轻或重载交通、气候分区等区分,对应的指标都不相同。具体的马歇尔试验指标有以下内容: 1,空隙率VV 空隙率指标又分为深约90mm以内和90mm以下两种。
沥青混合土路面的饱和度,是以不同的设计时速、不同的服务水平取值不同,以120km/h设计速度为例、二级饱和度为0.74。沥青饱和度是指压实 沥青混合料试件中沥青实体体积占矿料骨架实体以外的空间体积的百分率,又称为沥青填隙率。
⑩ 淤泥、淤泥质土层(层号⑹):土层呈深灰色,饱和,流塑,夹0.5~1cm 厚的微薄层粉砂 (局部呈微薄互层),含腐木碎屑。 中(粗)砾砂层(层号⑺):土层呈青灰色,局部褐黄、浅灰及灰白色等,饱和,中密,成 分以石英为主。
一般,土壤质地为粘土或壤土,肥力较高、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地区,宜***用重度间歇灌溉模式,或浅、湿、晒模式,但水层稍深,湿润历时较短并用轻晒。在***用上述模式条件下,降雨后在不影响生育范围内充分存蓄雨水,对于水源缺乏的灌区应多蓄,蓄水深度也可大些。
什么叫“沥青混合料”?应叫沥青砼拌合物。 沥青混凝土中沥青的含量不会超过7%。题目中的“油石比:5%”,就应该是5∶100,就是说沥青占沥青砼重量的5/105。则6780 吨中含沥青(5/105)×6780=2996吨。我觉得是不是少了,沥青的含量只占了沥青砼的306%。
油石比是指沥青混凝土中沥青与矿料质量比的百分数,它是沥青用量的指标之一。它的用量高低直接影响路面质量,油石比大则路面容易泛油,反之则影响强度和防水效果。AC-16含油量2%左右,油石比5%,16的级配很细,耗油。
沥青混凝土(AC-13C)各材料用量可根据《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中的规定进行确定:《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中给定:AC-13的密度为351g/cm3,油石比为22%。配100立方米沥青路面需要的的材料有:沥青12536t;砂472立方米;矿粉12404t;石屑2618立方米;粗集料722立方米。
沥青砂的油石比是指其中沥青与砂的比例。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比例通常在5:95到20:80之间,换言之,沥青占总质量的5%到20%,而砂则占剩余的95%到80%。不同的沥青砂产品可能拥有不同的油石比,这取决于其具体用途和配方。沥青砂主要用于道路建设、屋顶防水以及作为水泥混凝土的添加材料。
将试验路段行车道的原沥青混凝土面层用铣刨机铣刨20mm,且使构造深度达到2mm以上,然后清理路面,不得有尘土、杂物或油污。
厚度不宜小于40mm。普通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和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计算厚度,可依据交通荷载等级、公路等级和变异水平等级。各种混凝土面层的设计厚度应依据计算厚度加6mm磨耗层后,按10mm向上取整。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简称SMA)是以间断级配为骨架,用改性沥青、矿粉及木质纤维素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经拌和摊铺、压实而形成的一种构造深度较大的抗滑面层。
除了沥青含量外,还和摊铺时的温度,基层是否潮湿,摊铺厚度有关。
必须***用拉毛、拉槽、压槽或刻槽等方法筑做表面构造。路面表面必须***用拉毛、拉槽、压槽或刻槽等方法筑做表面构造,在交工验收时构造深度应满足表的要求。混凝土预制块可***用矩形块或异形块。矩形块的长度宜为200~250mm,宽度宜为100~125mm,厚度宜为80~150mm。
基本模型结构 长寿命路面基本模型结构分层如下:1) 轮载下100~150mm区域是高受力区域,也是各种损坏(主要为轮载)的发生区域。2) 面层40~75mm高质量沥青混凝土为车辆提供良好的行驶界面,应具有足够的表面构造深度、抗车辙、水稳定性好。
1、允许偏差为-5至+15mm。在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之前必须对下承层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特别是在路床的验收上要增大检验频率按1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4个点进行(即距中线0m、0m、0m、10m处)。
2、沥青路面厚度允许偏差是总厚度百分之5以内。路面厚度要求总厚度允许偏差为-5%mm,上面层允许偏差为-10%mm。一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偏差就是不能低于总厚度的-5%mm,上面层不得低于-10%mm。这个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上是明确规定的。
3、市政路面的允许偏差是设计厚度的(_10,_5mm)。具体如下表所示: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规范与方法,按照厚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可以划分为经验法与解析法两大类。经验法以大量工程实践的资料及试验路观测统计资料为基础,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
4、根据CJJ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偏差(合格值)是﹢10,﹣5mm 沥青砼面层厚度按评定标准代表值是指抽样点的数值。沥青砼面层厚度按评定标准合格值是指标准规定的数值。二者的关系:代表值是通过公式计算出来的,利用均方差及平均值。
5、沥青的压实度,一般来说要求达到95%;沥青的厚度,允许偏差为+20--5MM;弯沉,路宽小于9米,2点20M,9-15米的4点20M,大于15M的6点20M。
沥青混凝土中的油石比指的是沥青与石料之间的比例,即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相对含量。其大致范围通常在3%至6%之间。以下是 油石比的概念 油石比是沥青混凝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沥青混合料中,沥青与石料之间的相对比例。这个比例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沥青混凝土油石比一般为3%-6%。油石比就是沥青混凝土中沥青的比例。沥青混凝土的配比是根据当地原材料状况、气候环境以及设计技术要求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的。具体数值的油石比可以根据工程设计和试验来确定。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路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沥青混凝土中的油石比是衡量沥青与矿料质量比例的重要指标,其数值通常在5%至6%之间。油石比的高低对路面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过高的油石比会导致路面出现泛油现象,而油石比过低则会影响路面的强度和防水性能。换句话说,油石比实际上就是沥青在混合料中的占比。
在沥青混凝土的构成中,油石比是一个关键参数。它定义为沥青与矿料(也称为集料或石料)的质量比例。这些石料根据粒径大小被分类,如6-13毫米级配,指的是粒径在6至13毫米之间的石料。油石比的具体数值,例如5%,意味着在混合物中,每100单位的石料质量对应5单位的沥青质量。
通常SMA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油石比约为5%~6%,A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油石比约为5%~01%。油石比是指混合料中沥青和矿料用量的重量百分比 。
关于沥青混凝土道路设计指标和沥青混凝土道路设计指标规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沥青混凝土道路设计指标规范、沥青混凝土道路设计指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