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为大家讲解沥青混凝土配比是多少,以及沥青砼配比标准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方法如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2,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沥青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尺寸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3,对于粗的混合料,这个比例还应减小。相关如下 生产配合比验证。
方法如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2,中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该层厚的2/3;沥青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的集料最大公称尺寸不宜超过该层厚的1/3,对于粗的混合料,这个比例还应减小。
生产配合比调整的目的是在目标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各冷料仓的流量使之符合设计合成级配要求,对间歇式拌和楼则还要确定出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具体设计步骤: (1)冷料仓流量的调整 (2)确定各热料仓矿料配合比例 (3)确定沥青用量。
根据结构层要求,选择合格材料,进行矿料级配计算,找出最佳配合比。参照规范推荐,固定最佳沥青含量范围,配置不同油石比的试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孔隙率等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制件并进行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检验。验证结果符合要求后,确定目标配合比。
具体步骤包括:调整冷料仓流量;确定各热料仓矿料配合比例;最终确定沥青用量。最后,在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目标配合比是在试验室内完成的,而生产配合比尚未正式拌料。因此,生产标准配合比设计阶段需要正式拌料,并铺筑试验路。
生产配合比调整则更注重实际操作。对于连续式拌和楼,只需调整冷料仓的流量以满足目标配合比要求即可。而间歇式拌和楼需要对集料进行加热、筛分、称重和回配,确定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通过调整冷料仓的流量和确定热料仓的矿料配合比例,确保生产出符合设计合成级配要求的混合料。
1、是1:5到1:3。因为沥青砂中的沥青是起到胶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沥青含量过低,沥青与石料的结合不牢,易产生裂缝和损坏;如果沥青含量过高,反而会影响石料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经过多次试验和实践,1:5到1:3的配比被认为是。
2、在沥青混凝土配比设计中,AC-25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技术标准。对于AC-25沥青混凝土的目标配合比,碎石(19,3 mm)的占比为21%,碎石(10,20 mm)的占比为25%,而矿粉则占5%。最佳油石比被确定为4%,这有助于确保沥青混合料具有最佳的粘结性和耐久性。
3、填充料:例如,矿渣,30~60份。热沥青粘合剂:例如,石油沥青,15~30份。制作步骤: 在一个大的搅拌器中,加入沥青和砂砾,并混合均匀。 添加填充料,并继续搅拌,以使填充料与沥青和砂砾充分混合。 加入热沥青粘合剂,继续搅拌,使所有材料充分混合并形成均匀的沥青砂。
4、对于大型原油储罐,底部总是需要铺设一层沥青砂,以此防止地下水的上侵,从而减轻储罐板的腐蚀。建议使用华通沥青砂来建造防腐罐底绝缘层,这种材料的石油配比为93:7。机制砂表面粗糙,与沥青粘膜的粘附力强,使得沥青混合料固化后的强度与原表面有较高的粘附力,不易剥离或推移。
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通常使用玄武岩作为主要材料,这种选择不仅因为玄武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还因为它能够提供更稳定的结构强度。在配合比的设定上,有两个关键指标:最佳油石比和标准密度。最佳油石比通常在4%到5%之间,这个比例对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粘结力和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用料情况,结果差别是比较大的。AC-13一般用玄武岩,配合比包括两个指标:最佳油石比、标准密度。最佳油石比一般4~5%,标准密度约6g/cm3。在沥青密度为028g/cm油石比5%的情况下,建议如下人工砂43%、75-5mm细骨料37%、5-15mm粗骨料20%。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的配合比参数为:最佳油石比为3%,各矿料用量分别为:1#料28%,2#料23%,3#料11%,4#料35%,矿粉5%。
我国《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为计算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的材料用量和体积重量转换提供了标准,其中规定细粒式的标准密度为351g/cm。这意味着每立方米的AC-13沥青混凝土大约重351吨。AC-13沥青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基于《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的规定,其中油石比设定为22%。
我国的《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为计算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的材料量、体积和重量提供了标准密度,为351g/cm。这意味着一立方米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约重351吨。根据《公路工程预算定额》的规定,沥青混凝土(AC-13C)的油石比为22%,并给出了其密度。
关于沥青混凝土配比是多少和沥青砼配比标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沥青砼配比标准、沥青混凝土配比是多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石油及成品油储备
下一篇
京标a清洁车用汽油是什么